“豪华落尽见真淳”——黄阿六书法作品欣赏

来源:网友投稿 2025-05-02 01:20:22 热度:24°C

 

黄阿六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行书委员会委员 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委员 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师 九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入选首届、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中国书法名家工程500人精品展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20余次,获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展览中“全国奖”、中国第二十届兰亭书法艺术节“王羲之奖”、全国首届小品书法大赛银奖等。

2010年度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201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委员会和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江西十大青年书法家”,2016年中原书法网提名“当代行书十大青年书法家”,九江市第九批“双百双千”人才工程学术学科带头人。

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奥运场馆“水立方”、江西省美术馆、江西省档案馆、九江美术馆、吉安美术馆、文天祥纪念馆、郑板桥纪念馆等多家机构收藏2014年出版《中国金融书法名家系列专辑——黄阿六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年入编《江西中青年书法家档案》(江西美术出版社)。

豪华落尽见真淳——黄阿六书法诠解相对而言,当代书家的审美趋尚以妍美精熟居多,素朴生拙者偏少,而能在创作时拙中见巧者尤为寥寥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云:“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椎轮大辂,由简及繁,踵事增华,文艺嬗革,随时而变,这也是自然常理。

由粗变精,由拙而妍,这是面向未来时间维度的自然拓进,是“往”;由精妍返拙朴,弃算计复混茫,是朝着过去初始时间的回归,是“返”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有言:“反者道之动”艺术创作之道,不仅要一往向前精进,同时还要深谙回返之功的妙用与意义。

位列“鄱湖三友”之首的著名书家黄阿六先生,近年来着意于书风的新突破,他大胆啮破旧我所编织的形式“茧房”,以一种破茧化蝶的喜人姿态,成功刷新了其书法面目,个中勇气与艰辛,是颇值得称赏的一、宋人意绪阿六学书先从唐楷入手,特别是颜真卿的楷书,用力较多。

其对颜体书法的筋力气势有较为深入的感受,这为其日后书法气象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又转益多师,学习褚遂良,效仿褚体瘦劲流利的笔画、清俊疏朗的结体基础打好后,再进入魏碑,学习《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等碑,既学刚猛雄健之气,又效轻灵秀逸之韵,可以看作是继前阶段学颜褚的进一步拓展。

阿六的行书初学苏轼,驰情于苏字放任洒落的意态,取其内在风神苏轼委运任化、嗒然忘机的精神上接魏晋名士,尤其是陶渊明阿六喜好渊明之诗,在精神气质上与古人相通,表现在书法上,时见清妙可喜的文人气阿六还曾钟情于明末抗清志士黄道周,效其奔放遒媚、激越雄健之风。

然终觉与己之气性不合,最终放弃最后重又回到宋代,从米芾风樯阵马式的笔墨形式中找到了自己的落脚处,遂发奋勤学,心摹手追,慢慢养成气候阿六早年书法,用笔清健爽利,善用侧锋取妍结体外形多取纵势,而局部仍作横向宽展,字形抑左扬右,修短随变,欹正生姿。

阿六学米可谓笔法精熟,可贵的是能做到不落匠意乍看似顺俗随流,细观则出人意表其对点画细节的处理很讲究分寸,既不是一味地炫美,也不是故作生拙,而是妍中有朴,朴内含妍线条遒丽有力,坚质中飞动着灵性结体正倚相应,稳健中略显恣肆。

这些特征使得阿六书法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张力,既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又可见清新动人的面目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并探知米芾书法的精妙,阿六上溯二王,对王羲之的行书特别是《圣教序》下了不少功夫,用笔舒缓洗练,结字欹侧开阖,平淡中求天真,宁静中显淡雅,别开一番生面。

宋人试图突破唐法的束缚,书法以意为主,强调书者情感与个性的自由表达,追求笔墨的韵味,文人气息颇为浓郁阿六驰情于米芾,同时又兼涉苏轼等人的书法,加之时常诵读吟咏宋人诗词,进一步强化了宋人那种内敛、含蓄、理性的笔墨意趣。

因此,阿六的书法也是以妍美为根基的,心里向往的是宋人的审美意绪和精神境界,指腕上的功夫精熟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流露出来二、大巧若拙书家最大的敌人不是名缰利锁,也不是各种外在的不良风气,而是足以抹去一切的时间。

因此,一个书家成名之后,要警惕所谓的“名气”对自己在书法上求新创变冲动的抑制或淡忘对创新的持续追求,是艺术之树得以常青的关键历史最健忘,书家要想打破时间的铁则,哪怕是在历史长河中争得惊鸿一瞥,也可能要耗尽毕生的心血。

阿六年岁已知天命,在半生的艺事践行中,他越来越感受到因循守旧所带来的困惑与焦虑,因此着意改换书法的头面,使之老树逢春,葳蕤生光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他终于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逐步敛藏原来遒劲妍美的笔墨形式,代之以奇拙、茂朴、生气远出的书风。

需要详明的是,阿六的拙朴源发于妍美,是豪华落尽之后自然显现出来的真淳,与某些“行为艺术家”胡乱涂鸦所产生的“笨拙”“乖拙”不可同日而语这就好比一个享尽人间富贵的王子皇孙,突然有一天幡然醒悟,看破俗世富贵,转而恬淡自若,回归简净无争、自然平和的本色状态。

如果一个乞丐,从未享受过一天锦衣玉食的生活,不得已而安贫自守,却硬要说是看破红尘,恐怕多半是自欺欺人、哗众取宠罢了《老子》第四十五章有言:“大巧若拙”,王弼注曰:“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为异端;故若拙也。

”所谓大巧,指的是高超的技艺或智慧,但这种技艺或智慧并非人为刻意雕琢或造作而成,而是顺应自然规律、遵循事物本性自然形成的因为没有刻意的痕迹和造作之感,因此在外表上看起来反而显得笨拙或不起眼这种“拙”并非真正的笨拙无能,而是一种超越了表面形式、深入本质的智慧和境界。

老子的思想对后世艺术影响深远,其意在于不要过分追求外在的华丽和精巧,而是要注重内在的本质和规律阿六由繁华妍美转为素朴生拙,不仅需要大智慧,而且需要大勇气可以想象一下,一位书家用数十年光阴练就的高端技法,突然选择隐藏不露,不再在炫技的事情上累情伤神,而是转向以无法为法的自然高迈之境。

这意味着书家将不再沉湎于昔日众星捧月式的热闹和荣光,独自走进内心澄明无翳的艺术胜境,与古人对话,与大道冥契那么,阿六在书法面目上作了哪些改造?这种改换是否有依凭,其可能的审美效果是什么?比照阿六近几年与早期的书法,的确有较大改观。

他的行书以米芾为基础,早年写得活泼飞动,俊秀文雅,处处显才情,笔笔露功夫其中有不少的用笔或结体,直接仿效米芾当然,阿六并非照搬米芾,他得著名书法家崔廷瑶先生亲炙,并受崔先生书风影响,以隶意掺入行书,在“风樯阵马”中加入了“铁索横江”,以横向的笔画中和了米芾行书的纵势结构,使之在迅捷爽利的运笔中获得一种迟滞的力量,因而造就了阿六自己独特的行书面目。

这些年来,阿六的行书不仅强化了这种迟滞的用笔,而且还褪尽了早期那些妍美的锋颖和智慧的结字只保留了米芾行书的大致框架,在笔画上随心而发,任笔所至,着手成春突然抛掉拐杖行路,我想书家内心应是孤独的,同时也是充盈、无畏的。

这个时候,书家最接近内心,他书写的是“心画”,也是本真的自我阿六的行书应受到陶博吾先生书法的熏染,陶博吾诗书兼善,一生淡泊名利,追求真我,其书法古拙灵动,自由奔放,笔触间透露出自由与洒脱阿六在繁华的基础上做减法,洗净铅华,笔墨见露出一派烂漫天机。

两者之间在精神气息方面是相通的,面貌也有几分相似略有不同的是,陶博吾以篆籀的笔法写行书,线条中实,自带质朴;阿六则以隶意化入行书,减慢行笔的速度,点画及结字方面也抛却大部分招数,墨色加重,满纸华滋与之前的行书相比,自然显得生拙。

个人认为,阿六改造后的行书,需要依靠大幅的章法安排才能更好地激发其整体的拙朴之美比如其六尺整张的《唐寅题画诗选录》就比七言楹联作品的效果更好同样是出于对素朴、生拙的追求,阿六在隶书、小楷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比行书更大的成功。

因为阿六主要是依靠行书隶化来使之质朴的,这表明他本质上是从生拙的审美特质去理解隶书的因而他写隶书,更容易显露出这方面的形式美感,即便字数少也能立得住,比如隶书小品《清白》、横幅《要留清白在人间》等、竖幅联《无丝竹之乱耳 乐琴书以消忧》等,很有味道。

小楷的拙化难度最大,阿六的小楷功力深湛,其壬寅年所书苏轼《前赤壁赋》以唐楷与北朝碑版为基础,兼之以二王小楷的气韵,笔力扛鼎,真气内充,字形左倚,排布整饬,气势非凡,给人以排山倒海之感,其动人处甚多最近所书的小楷,显示了与其行书、隶书拙化相类似的趋向,读来也清稚可喜。

三、内外浑融著名学者、书论家黄君先生认为,书法与宋词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适应性米芾笔法翻转变化丰富,风樯阵马,八面出锋,与婉约派宋词的九转回肠、情意缠绵和起伏变化形成在美学原理上的对应因此,米芾一路的行草书最适合书写宋词,尤其是偏婉约、抒情一类的词作,两者有着深刻的美学相通性。

阿六对宋词情有独钟,常流连于黄九秦七或苏辛柳陆之间;其书法以抄录宋人词句为多,尤以东坡诗词为甚因此,阿六以米芾的笔法技巧表现宋词的丰富情感,容易做到心手相应(参见黄君:《清雅隽秀的黄阿六》)这是很有洞见的,非深谙书法三昧者道不出这一层。

阿六雅好诗文,唐宋名家诗作皆烂熟于心,每谈及文献掌故如数家珍其为人儒雅风流,才华卓尔,性情豪爽,不拘小节,有魏晋遗风有时候与同道朋友晤谈,口吐珠玉,时常忘归扬雄谓“书为心画”,观阿六书法,想其为人,此言不诬。

书家如钟情于古代诗文词,长期涵咏濡染,自然会养成一种文气雅致,继而与其书法相互沾溉阿六喜好宋人诗词,书法又承宋人意绪,容易做到彼此贯通,两相契合需要补充的是,书法形式与诗文内容之间的协作,应该从整体性的意境层面着眼加以考量,不好坐实到具体的笔法、结构等细节方面。

书法的符号是线条、点画等形式,主要诉诸直观的视觉;诗词的符号是文字,其意义以语境为基础,诉诸理性思量两者想要水乳交融,必须将其当作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来打造,反复锤炼,时时检视待到书家笔墨精熟,对诗文情感意蕴的把握深入且熨贴,机缘际会,书兴忽至,这时展纸落笔,才有可能写出形式与内容有机浑融的作品。

金代元好问诗云:“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两句话用于评价陶渊明的诗歌,将其移诸黄阿六的书法,也是很适用的阿六敢于跳出此前的形式窠臼,由妍入拙,由熟转生,在其所擅长的行书领域大胆实验,并开出一番新的天地,这种勇气与魄力、执着与耐性,是当前很多书家所缺乏的。

阿六藏大巧于朴拙,将自己的情性、气度、美感化约在笔墨中,生动展示了他对书法与生命关系的深度理解书家简介:黄阿六,“鄱湖三友”之一,中国书协会员,江西省书协常务理事,省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九江市书协副主席。

作者简介:詹冬华,江西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会员、江西省书协常务理事。 作 品 欣 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